吴哥盛放(三)

题外话

前天晚上和朋友出去吃饭,谈到她不久前和中学同学的聚会,她不无遗憾的说起一个女同学在意大利心脏病发去世了。听说是一帮朋友在赶火车奔跑时,突然发现她不见了,在返回去找她时,发现她静静倒在一个拐角处,已经再无声息。朋友说起这个女孩父亲早逝,与继母相依为命,但是从不见她抱怨生活,遇事总是微笑,说起这次是去意大利做交换生,本来还有一周就要回到香港。但是现在,继母身体虚弱,晕车很厉害,飞机更是从来没有坐过,无人去操办后事,尸体仍然滞留在意大利,一个月了不知何时才能运回香港。朋友谈起这一切,自然是无限唏嘘。感叹这么年轻的一个生命的消逝,我也跟着难过。

刚才看蔡康永的博客,谈到之前我也十分痴迷的美剧《True Blood》,讲述吸血鬼和人类的纠缠爱恋,其中两个吸血鬼讨论,人类这种东西,又弱又短命,到底有什么值得迷恋的?被问的吸血鬼答道:“人类阿,每件事都好心焦的,For them, everything is urgent…”

是啊,因为没有不死之身,而那有限的生命更是随时都可能结束,所以什么事情都慢不得,都要在乎。比如我现在突然想吃麦当劳的辣鸡腿汉堡,你说,不如改天啦,可是,我不知道有没有改天那一天呢。

因此,不要再抱怨人类的贪婪了,谁让我们是这么脆弱的生物呢?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,当然是在有限的生命里面活个够本啦。不仅仅是人类,你难道没有养金鱼时因为不停的喂食而把金鱼撑死的经验吗?好啦,我知道金鱼有失忆症,可是他们也在拼命的活个够本呢!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每次都要题外话的分界线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 

高棉的微笑

巴戎寺其实是在吴哥王城的一部分,也是我们进入南城门后的第一站。但是因为它的地位特殊,所以要单起一篇。

即使是在拥有无数建筑奇迹的柬埔寨,巴戎寺也可以算是独一无二的精品,不会逊色于同时期的任何建筑珍品。它由查耶跋摩七世建造,奢华精致无所不用其极,绝对是当时强大国力的最好体现。54座哥特式宝塔,每座宝塔的四面都刻有面带微笑的佛像,神奇的是,这数百张脸孔却是神态各异,无一相同。

除此之外,巴戎寺的浅浮雕也绝对会让你叹为观止,全长1.2公里,刻画了11000个形象。内容从战争,传说,到百姓日常生活,精细无比,栩栩如生。好玩的是,在描绘对占婆的战争中,也出现了中国军队的身影,据向导说,中柬两国的友好情谊,源远流长,应该是从那时就开始了。而在后面描述日常生活的浮雕中,也能看到中国人的脸孔,向导这时还特别讲到,中国人真的很会享受生活,当时高棉人的很多娱乐方式都是来自中国。听到此我急忙看看都是哪些娱乐,就看到斗猪斗狗,赌坊青楼,饮酒作乐。我笑了,果然说到吃喝嫖赌,还有人比中国人精通吗,我们绝对有影响世界的能力和历史。

站在巴戎寺内,无论高低远近,抬头低头,都能看到那似笑非笑的脸孔,他们或是水平的凝视着你,或是高高俯视着你,说是在微笑,或许称为对人类的悲悯更为合适。也许你很有成就,那些笑脸似乎在说,我知道,做得好,可是也没那么大不了哦。而如果你犯下大错,他们又像是说,我们都知道,可是我们原谅你。似乎,没有什么能让他们惊讶呢,这些微笑从四面八方把你包围起来,好的,坏的,你都无所遁形,可你知道他们并不在乎,所以能做的也只能是微笑了。

 

巴戎寺的神奇是一定要身在其中才能感受到的,从远处看,不过是一座碎石山。

这是支援柬埔寨人民的中华将士

在向导的强烈要求下,我只能跟佛像来了个亲密接触,这是请向导的又一大坏处,就是他们经常撺掇你作出各种丢人之举。。。。。。

她看上去很悲伤,不知她在这样一个清晨来到巴戎寺,是不是想从这些微笑的脸孔中获得一丝力量

这就是赫赫有名的“高棉的微笑”,据说这是几百张笑脸中唯一睁开双眼的,看看这双杏眼,不知又有何寓意。

对拍是我们最乐此不疲的游戏

这位老人画的很好,可惜拍不到

那抹身影是一位修女,不知道她是否代替上帝来与佛祖谈心

Nikon FG by film

 

To be continued…

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未分类. Bookmark the permalink.

5 Responses to 吴哥盛放(三)

  1. 小嫣 says:

    沙发。画中人那张不错。你的相机应该也不差呀。

  2. Deanna says:

    坐板凳

  3. Wen says:

    have you watched True Blood season 3 yet??

  4. YUKUN says:

    你拍的当地人都不错,和风景融为一起的感觉

  5. lu says:

    To Wen, 没有呢,已经出了吗??To SHI, 果然还是当地人才能和风景融为一体阿,我自己就显得比较突兀。欢迎大家以后踊跃抢沙发,板凳,地板等等

Leave a reply to Wen Cancel reply